鉀肥去產能:保持世界眼光
中國鉀肥去產能?聽起來像個冷笑話。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受資源和生產技術限制,進口鉀肥始終占據中國市場主要地位。40多年來,中國已經累計進口氯化鉀超過1.3 億噸(實物)。2015 年,由于國際鉀肥價格的下跌,中國氯化鉀進口量達到了942.9 萬噸,成為中國鉀肥進口量的年度新紀錄。“有求于人”還要“拒人于門外”,這是常人無法接受的偽命題。
但在600多萬噸的社會庫存量面前,偽命題也有成“真”的可能。高存量意味著2016年國內供應量將達到1500萬噸以上。而2006年-2015年,國內鉀肥需求量始終保持在1200萬噸左右,增幅趨勢緩慢,鉀肥的高存量促生了中國鉀肥市場供大于求。從業者只能用喜劇人的方式表述這場悲劇:“我的天哪!”
到2015年,國內鉀肥自給率已經由2000年前的不足10%提高至60%以上,成績得來不易。而進口鉀肥的沖擊卻把剛剛邁開步伐的中國鉀肥工業推向了懸崖邊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孰之過?
世界鉀肥過剩,由國際寡頭去分辯;中國鉀肥過剩,當從進口機制和策略上找原因。中國鉀肥的“缺鉀”帽子還未摘掉,群狼環飼,唯有自強自立。推動高污染、高耗能的加工型產能退出,調整鉀肥儲備結構,創新生產工藝,提品質降成本,將是現階段中國鉀肥工業供給側改革的重點。在國產、境外和進口全面發展的大格局下,我國的鉀肥產業必須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遵從市場規律,健康而有序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 上一篇:我國包裝機行業已進入行業調整期
- 下一篇:中國智能包裝的新發展